无广告解析 http://www.8090.la/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随着温度的下降,北方各地已经陆续展现出了秋天的美景,相比于城市里,虽然农村的秋天更美,但老农却没有时间思考美景,因为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那就是秋天过后就是冬天,每年冬天农民都面临取暖的问题,而现在取暖的问题更加严峻了,煤不让烧,天然气“用不起”,老农:只能靠一身正气吗? 作为一名从小在北方农村长大的80后,这些年亲身感受到了农村取暖方式的变化。从记事开始每年的深秋季节父亲都要准备一大垛柴火,等到开春这一垛柴火就所剩无几,毫无疑问都被用来烧掉取暖用了。后来生活好一些,家里买了烧煤的炉子,这一用就是20几年,但由于单一炉子取暖效率比较低,4个屋子只有一个屋子暖和,后来又有了自家烧的暖气,这样能保证每个屋子都有有十几摄氏度的温度。 这几年取暖又升级了,烧煤的暖气又升级成了烧天然气取暖。从烧柴到烧炉子,再到烧暖气是农民自愿一步步升级的,而从暖气到天然气取暖农民是被逼的。因为已经买不到以前那种燃值高的煤了,能买到的只有“环保”的生物质煤,而这种煤燃值低根本无法保证整个屋子都暖和,还有些地区甚至直接禁止烧煤,强制改烧天然气或者用电。 但是最近了解到,受到各国经济逐渐从疫情中开始复苏,对天然气需求量增加,以及上游天然气企业开采量下降的双重影响,目前国际天然气处于供需失衡的状态,导致天然气的价格大幅上涨。国际方面,亚洲地区天然气的价格在过去一年时间上涨了6倍,欧洲地区的涨幅更大,过去14个月上涨了10倍。国内方面,2020年我国天然气的平均价格为2500元/吨左右,而当下已经达到了4405元/吨,价格翻了一番。 虽然说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农村投入的增多,农民的收入增加了不少,但是面对农民生活的必需品价格也都有所增加,就拿我们大家平时普遍使用的“电”来说,当下广西、云南、蒙古西部等地区已经在不同程度提高了电力交易价格,其中云南电力交易价格上周5.8%,广西则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方案,高峰时段电价较基础电价上浮21%,低谷时段则下浮21%。蒙西地区则固定可以在原有基准价的基础上上浮不超过10%。在8月中旬宁夏地区也发文称允许煤电交易价格在基准价格的基础上上浮不超过10%。 当下,煤炭价格持续维持高位,煤电企业生产成本严重倒挂,短时间来看煤炭市场供应紧张的状态难以改变,预计会有更多的地区加入电价上涨的区域中来。 对于农民来说,当下冬季取暖或者是烧煤,或者是用电,再或者是用天然气,现在很多地区烧煤已经被禁止了,而当下电和天然气的价格都在上涨,据农民介绍,以前一个冬天一般需要1.5-2吨煤,每吨煤的价格700元左右,一年的取暖成本也就1000-1500元,这样就能保证整个屋子都非常暖和。而现在用电和天然气取暖后,每年的取暖成本直接翻了一番,需要2000-3000元,这还是家里有人才开燃气炉,家里没人都会关上的前提下,如果像烧煤一样常年烧成本会更高。 由于今年农民取暖的主要用材,天然气和电的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浮,农民的取暖成本应该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也难怪有老农烦恼得说道:“现在是煤不让烧,天然气和电“用不起”,难道我们取暖就只能靠一身正气吗?” 农村取暖困境如何破? 首先我们要承认使用天然气确实比烧煤更环保,对家庭来说也更清洁和便捷,但费用的增加就是个无解的话题。对于“煤改气”、“煤改电”这种新事物的推进不可“一刀切”,毕竟各家的经济条件不同,能承受的成本也不同,最好是分批次自愿的原则,“因地制宜,宜煤则煤,宜气则气,宜电则电”是当下解决农村取暖问题最有效的措施。 相信等到农民的收入增加到不在乎一年多花1000或者2000去取暖的时候,多数农民还是会选择用电、用天然气这种便捷的取暖方式的。毕竟环境保护需要我们所有人来执行,相信农民朋友也都乐于配合。只是现在我连温饱都没解决,你就告诉我不能吃萝卜咸菜,必须每顿鲍鱼海参,前两顿硬挺还行,后面就只能饿着肚子了。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