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毛主席诗词水平如何?胡适读完《蝶恋花》评价:没有一句是通的

2022-02-12| 发布者: 财融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
仙剑下载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蝶恋花·答李淑一》

1957年,毛主席填下一词蝶恋花,以抒发对夫人杨开慧和柳直荀烈士以及革命先烈的悼念情感,歌颂了革命先烈生死不渝的革命情怀,激励广大人民捍卫革命成果。此类好词又是毛主席提笔,一经发表,红色情绪高涨,受全国人民大捧,轰动一时。

可能是毛主席当时的影响过于大,民众反应过于激动了,但现在单论词,笔者读来也深为震撼,更有当代文者如是评价:从烈士的姓氏到飘飞的杨柳之花,再到月宫,受到吴刚的桂花酒及嫦娥舞蹈的欢迎,然后是热泪飞洒大地的宏大场面,真正做到了天上、地下任诗人翱翔的局面,精神与古代神话相结合,优美又浪漫。不去过分夸大其词,但实话实说其中的文学造诣也是不低的了。

可有这样一位大咖文人,在看过毛主席的这首词后,当即丢下一句:“单凭他的文学功底,当时读不了北大,《蝶恋花》没一句是通的!”敢留下此言,究竟是他才高八斗,还是有眼不识泰山?

毛胡相识,也惺惺相惜

1918年秋,24岁的毛主席北漂,走进北京大学,而此时胡适已就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直接参与《新青年》的编务活动,与陈独秀一起倡导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也向蔡元培推荐人才,此时两人互不相识,却都略闻其名。

初到北大的毛主席做着图书馆的工作,无非每天坐在一张书桌前,登记前来看报刊的人员。

可在某一天,一批年轻有为的北大学生如鱼贯入并围坐一起,毛主席饶有兴趣地注视着这群和他同龄却已文坛闻名的年轻学生,从他们清晰的谈话中得知他们正商量办《新潮》杂志的诸多事宜。

而毛主席也打算和他们“攀谈政治文化问题”,他们却“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话”,而胡适却接待了毛主席,至此,毛主义已然对胡适有了更多的好感。

1920年1月15,毛主席去胡适处请胡适修改的“湖南自修大学章程”,后见胡适在上面写了不少意见和看法,毛主席心中欣喜万分,诸多事情来看,两人起初并无恩怨,相反,毛主席对胡适是敬仰,胡适对毛主席也多有赏识。

两个文人间互相学习,可两个人间的互相进步,胡适不仅没有走远,还走歪了,为什么没有走远还走歪?多是胡适的政治和文学思想所致。

浅谈胡适,论其中缘由

胡适从小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求学之路,一路有坎坷却也步步高升,年少便可写出深度论文,毫无疑问是可遇不可求的现代才子。

文才过人又加上他性格上的固执与偏激,使得他在看待文学类异议时,看法并不客观甚至过于“双标”,合他心意,满是夸赞与认可;不对胃口,却皆是否定与贬斥,故笔者认为这可能是他对毛主席的词出言不逊的一大缘由。

胡适曾担任《新青年》和《国学季刊》的编辑,也参与并大力倡导过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连他给孙子胡复取名也是意为“收复中华,复兴中华”。诸多可见他在国家、民族问题上的发言与看法仍是正义的。

可在政治思想和站位上却出现了极大错误,胡适并不赞成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这与毛主席的看法与做法截然不同。

但从当时的国情以及最终结果来看,毛主席是无比正确的,换言之即胡适在政治思想上存在着一定的思想偏差。

后正如郭沫若所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学术界的空气却相当沉寂,很少看见批评和自我批评,仿佛文化学术界已经是天下太平、万事大吉了”。

实际上,显然不是这样,学术界胡适的“资产阶级唯心观点”依然根深蒂固,过去的思想改造运动,按照胡适的原话,等于号召大家重温他的著作,“替他宣传他的思想”,因此“我们的文化界并不是天下太平、没有什么问题了,而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并很快在随后的文艺批评实践中“暴露”了出来。

故笔者认为第二大缘由是后来的胡适与毛主席的政治思想有些许对立,而后上升到了文学层面的斗嘴。

毛适互评,并非一票否决

从年轻时初来乍到北大受胡适接待,再到之后多次拜访胡适求学、问问题,并有多次书信、明信片的往来,毛主席眼中的胡适亦师亦友。

后来新中国成立,文学界上升到政治层面对胡适的批判,毛主席也并未做过多表示,倒是后来在1956年2月的一天,毛主席在一次宴请中出席知识分子代表时曾提到过胡适,说他在新文化运动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杀,要实事求是,“21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

胡适在毛主席诗词韵调上没有一丝宽容和容忍的批评,却在白话文上对毛主席赞口不绝。胡适曾向他人提及“共产党里白话文写得最好的还是毛主席!‘写得最好’的原因便是没有完全遵从他‘老师’指导。”

小结:

从这一件事来看,看到的是胡适的“过激言论”和对毛主席的诗词没有一丝宽容和容忍的批评。

但反观背后的缘由,除去政治因素,两人交往中更多的还是惺惺相惜与互相赏识,切不可像胡适的“双标”,单从这件事上就改观对两人的评价,恶意贬低一人,抬高一人,是不可取的。

我们也无法弄清楚胡适做出此举的真正缘由,众说纷纭,亦仍存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财融网 X3.2  © 2015-2020 财融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