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视频 毛主席的“老传统” 新中国成立之后,需要办的事情太多,可以说是千头万绪,事无巨细,尽管毛主席有着异于常人的精力,但也无法经得住没日没夜地工作,再加上生活上的不规律,毛主席于是有了便秘的问题。 (毛主席和李银桥) 1949年12月的一天中午,毛主席刚刚起床,第一时间走进了卫生间里方便,没想到这一进去就是半个多小时,跟随主席多年的警卫员李银桥很不放心,于是走到卫生间门口一看毛主席坐在马桶上一头汗,显得很吃力的样子,李银桥说:“主席,要不要去找保健医生想想办法呢?” 没想到毛主席说:“银桥,不要去!” 李银桥问道:“主席,难道您不难受吗?” 毛主席笑了笑,深呼了一口气说:“银桥啊,这不比我们在陕北的时候好多了吗,那时候都没有这样的条件,现在有了卫生间,有了马桶,这也算‘解放’不是?” 可是一旁的李银桥心里想:“主席每天都这样,也太累了!” 没过几天,毛主席就率领着中国党政代表团乘车离开了北京,前往苏联首都莫斯科进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出国访问。 在出发前,毛主席和随行的秘书叶子龙说“子龙,别忘了把我的那套行装带上哦” 叶子龙一头雾水地看着毛主席问道:“主席,哪一套行装呢?” (毛主席秘书叶子龙) 正在批阅的毛主席头也不抬地说:“就是那套‘传统’” 叶子龙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毛主席说的“传统”就是他平时使用的一条旧军毯、一床旧棉被、还有一个旧枕头都带上。 这些东西都是毛主席多年使用的,毯子是从红军时期一直使用到建国后,旧被子是从抗战开始一路带到了中南海,而那个旧枕头,是从西柏坡就开始一直陪伴着主席。三件物品历经了毛主席的三个阶段,可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革命文物。 于是叶子龙将它们精心包装起来,和主席的其他行李一同送上了前往莫斯科的火车。 毛主席:“岸英,明年开春替我看看母亲” 1949年12月6日,一阵火车的汽笛声划破了寂静,毛主席的专列缓缓从北京火车站开动着,过天津出山海关,经沈阳后过长春,一路上风驰电掣。 聂荣臻、李克农和毛岸英等人一路在列车上跟随,为毛主席送行,列车到达沈阳的时候,聂荣臻下了火车,换上了当时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高岗。 火车在朦胧的夜色中飞驰着,此时已是深夜,毛岸英劝自己的父亲赶紧休息一会儿。 毛泽东平日里作为共和国的主席,为了新生的中国日夜操劳,很少能有时间单独和自己的儿子聊天,但是,现在儿子就在自己的身边,也和自己一样依然未睡,不由心生怜惜地说:“岸英,你也去睡觉么” (毛主席和毛岸英在双清别墅) 毛岸英回答道:“爸爸,我年轻,还不困呢” 毛主席风趣地说:“年轻人才容易犯困呢” 毛岸英走到了父亲身边,说:“爸爸睡,我就睡” 毛主席不知道想起了什么,眼睛里闪出了泪光,长叹一口气说:“岸英,明天开春你和岸英回一趟老家,看看你外婆,再到你妈妈的坟上替爸爸烧香。” 毛岸英有些不解地问道:“爸爸,你还信这些啊” 毛主席说:“我不信这个,但是你外婆信啊,再者说这也是寄托哀思的一种方式” 毛岸英回答道:“爸爸,我晓得了,明年开春一定和弟弟一起回去,爸你真的该躺一会儿了” 毛主席抚摸着毛岸英的头说:“如今你长大了,也结婚了,我很高兴” 毛主席一边说着,一边从口袋里掏出来两张纸递给了毛岸英说:“岸英,明年回长沙的时候,到你妈妈坟上替我把这两张纸烧了,你妈妈在九泉之下会知晓的” 毛岸英将纸打开看,是毛主席用铅笔写的两首词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毛岸英只看了一眼,眼泪就涌出了眼眶,毛主席心疼地抚摸着儿子的脑袋说:“岸英,莫哭,去睡吧。” 毛岸英悄悄地把纸张折好,抬手擦去眼泪说:“爸,你先睡吧” 毛主席只好答应了:“好好好,我现在就睡” (长沙板仓杨开慧之墓) 毛岸英见到爸爸终于答应睡觉了,于是站起来向车厢的尽头走去,整理了一下铺在那里的一张简易的行军床。 毛主席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铺床,轻轻地走过去,低声说:“岸英,你睡这里吧,我去睡大床” 毛岸英抬头说:“爸爸,你睡这里吧,大床硬” 毛主席说:“不碍事的,爸爸习惯了” 毛岸英站直了身子说:“爸爸,您今天听我一句,就在这里睡吧。” 毛主席看着儿子殷切的目光,终于答应睡在了儿子亲手铺好的床上。 (1949年12月9日,毛主席专列到达满洲里,毛主席为送行者合影,右一为毛岸英) 12月9日下午,列车来到了满洲里,转乘苏联的列车。 当毛主席和随行人员踏上了苏联的列车后,毛岸英在大雪中连连向父亲挥手,并大声呼喊:“爸爸一路顺风,路上多保重啊!” 车厢内的毛主席,隔着窗户,深情地凝望着在风雪中伫立的毛岸英,向他挥了挥手。 来到苏联,因何事让苏方人员大惊失色 1949年12月16日中午12时整,中国党政代表团的专列伴随着克里姆林宫的钟声准时地停靠在了莫斯科火车站。 当天晚上,毛主席和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进行了具有历史性的会晤。 会见归来,毛泽东一行人被安排到了莫斯科西南郊的一套豪华别墅里,作为代表团的驻地。 经过一天的忙碌,毛主席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没想到引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毛主席回到别墅之后,回到套房进行休息,没想到负责毛主席房间的两位苏联女服务员火急火燎地在楼道里寻找着中国代表团的成员。 当王稼祥和师哲刚刚回到驻地,就在别墅的走廊里看到了她们焦急的身影,于是用俄语问她们:“你们有什么事情啊” (1949年12月16日,毛主席专列到达莫斯科车站,受到苏联党政领导人布尔加宁,莫洛托夫等的热烈欢迎) 其中一位叫娜塔莎的姑娘喘息着说:“王大使,你们快去看看” 师哲看到他们慌里慌张的样子,急忙问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娜塔莎说:“快去看看你们的毛主席,他……” 王稼祥和师哲一听毛主席,生怕出什么意外,立刻飞奔到毛主席的房间推开门一看,被眼前的一幕给逗笑了。 他们发现毛主席确实是在躺着休息,只是躺得不是地方。毛主席根本没有躺在为他准备的又宽又大又软的沙发床上,而是在木地板上铺着褥子和毛毯,毛主席就躺在上面。 娜塔莎和另外一位服务人员一脸无奈地看着王稼祥,说王大使您看,毛主席躺在地板上容易着凉,而且生病的话,我们会被党组织批评的。 王稼祥笑着说:“毛主席睡不惯沙发床,就喜欢睡在硬木板上面,你们知道这件事情就好了,不过要严格保密,对任何人都不要讲。” 两位苏方的服务人员连声说:“好的王大使,我们一定保密。” 第二天清晨,中国驻苏联大使馆的同志们为主席送来了几张紧急加工过的木板,代表团的同志们一齐动手,把苏方提供的为毛主席准备的柔软的沙发床换成了新加工的木板床和毛主席的那套“老传统”。 1950年1月15日,毛主席离开莫斯科前往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进行访问,受到了苏共列宁格勒市委全体同志和当地市民的热烈欢迎。 (毛主席和斯大林) 当天晚上,列宁格勒市政府将毛主席安排到了斯莫尔尼宫休息。 毛主席面对这座富丽堂皇的巴洛克式建筑,四周都是欧洲风格的艺术雕塑和建筑物,很多地方都是一尊尊欧洲雕塑,感到浑身不自在。 他找到了苏方的工作人员说:“我想换一个地方休息,甚至我去一个普通的小旅店都行,我在这里睡觉感到浑身不自在。” 列宁格勒市政府的官员们为此特别征求了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的意见,得到的答复是:“不行,绝对不行” 最后列宁格勒市政府的官员们,考虑到了毛主席的特殊的身份和“特殊”的要求,最后为毛主席选择了一处既安全、又舒适的大旅馆下榻,并特意指示旅馆单独为其准备木板床。 毛主席回国抵达哈尔滨:“帮我问一下贺子珍的情况” 1950年2月17日,毛主席结束了在苏联长达2个月的访问,和周总理还有中国代表团的成员启程回国。 1950年2月27日,毛主席和周总理以及中国党政代表团的列车停靠在了哈尔滨,毛主席与哈尔滨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班子进行了会晤。 晚上,在哈尔滨的招待所里,毛主席看到给他准备的是一张弹簧床,便让叶子龙找人把床换了,说:“子龙,我不喜欢这种软床,还是换成木板床吧!” 叶子龙说:“主席,既然人家已经准备好了,你还是尝试一下吧,如果实在是觉得不舒服,咱们到了别的地方再换就是了。” (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在专列上交谈) 谁知道毛主席摆了摆手说:“我就是要告诉人们,以后无论到哪个地方视察,谁都不可以讲排场,摆阔气!”还说:“我很看不惯苏联人的那些做法,只要斯大林一出现,什么保安、警卫、部队,一大帮人,里三层,外三层,还怎么接近人民啊?这是脱离群众啊!” 叶子龙解释说:“主席,他们也是为了保证斯大林同志的绝对安全啊” 毛主席哼了一声说:“我就不信,脱离了群众会‘更安全’” 然后摆了摆手说:“子龙,你去把我的行李拿过来” 叶子龙一时没有弄明白:“什么行李?” 毛主席说:“才去了几天苏联啊,就把‘老传统’忘了” 叶子龙这时候才明白,毛主席说的是那套毛毯、棉被、和枕头,于是答应了一声说:“好的,主席,我现在就去拿” 走到门口毛主席却把叶子龙叫住了:“子龙,你顺便问一下哈尔滨市委的同志,看看贺子珍到了什么地方,身体怎么样,生活好不好,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是能在回北京前见一面。” 没过多久,叶子龙回来了,有些失望的和毛主席说道:“主席,贺大姐已经离开哈尔滨,先去了沈阳,现在在上海。” 毛主席一愣:“她为什么要去上海?娇娇也没和我说起这件事情啊!” 叶子龙解释说:“主席,我问了,贺大姐觉得东北的天气有点冷,上海天气还暖和一些,于是就去了上海” (毛主席和贺子珍合影) 毛主席说:“她在苏联呆了那么长时间,怎么还嫌弃东北冷,那她现在在上海住在哪里。” 叶子龙继续说:“贺大姐现在住在上海的交际处,陈老总和陈丕显还给贺大姐派去了警卫员和厨师,还有服务人员,外出的时候也有交通车,目前贺大姐身体还不错,这些我都打电话确认过了,主席您就放心吧。” 毛主席坐在沙发上,默默地点燃一支烟,自言自语地说道:“为什么还没有分配工作?” 叶子龙解释道:“主席,贺大姐在苏联受了很多苦,还在休养当中。” 毛主席听到这里,无奈地挥了挥手说:“子龙,你去吧” 然后又说了一句:“本来想见一见,看来只好等以后再说了。” 第二天天一亮,毛主席一行人乘车从哈尔滨出发,前往长春进行考察。 回到久别的菊香书屋 3月4日,毛主席回到了北京,回到了阔别自己将近三月之久的中南海。 当毛主席回到他久别许久的丰泽园之后,早已提前得到消息的工作人员们立刻朝着毛主席围了上去,大家欢笑着簇拥着毛主席回到了菊香书屋。 毛主席在他办公桌前的大椅子上坐定之后,李银桥和阎长林一左一右地为毛泽东沏茶水,点燃香烟,其他人围在毛主席身边叽叽喳喳地说着话。 有人说:“主席,你胖了呢” 也有人说:“主席,你显年轻了” 还有人说:“主席,怎么一走就是三个月,可把我们想坏了呢” 毛主席看着周围的工作人员也很高兴:“我也想你们啊,所以我给大家准备小礼物,每人一份,一会儿去叶子龙那里领取。” (毛主席和身边工作人员合影) 话音刚落,汪东兴走了进来:“主席辛苦了!” 毛主席说:“大家都辛苦了!东兴,你有什么事情吗?” 汪东兴说:“主席,我这边没有事情,就是来看看您” 说完之后又对众人说:“主席刚回来,你们也不让主席休息休息,你们先去叶主任(叶子龙)那里领取礼物吧。” 说话间,毛岸英刘思齐夫妇前来看望父亲,在他们夫妇的身后还跟着李敏、李讷。 一进门,年龄最小的李讷飞奔到毛主席的怀里,撒着娇说:“爸爸,爸爸,我可想死你了!” 汪东兴和阎长林、李银桥见到毛主席的一家人都来了,便退了出去。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