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86年刘伯承去世,邓小平悲痛万分,看到治丧委员会名单后却发怒

2022-01-02| 发布者: 财融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成功除了靠突出能力,有时候也要依靠机遇,然而却不是每个人都有机遇,此时知遇之恩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善......
继承律师 http://www.zylsw.cn/

成功除了靠突出能力,有时候也要依靠机遇,然而却不是每个人都有机遇,此时知遇之恩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善于发现人才的领导,对下属的发展有时候甚至比自身能力发展更为重要。

刘伯承对于肖永银来说,就是一位对他有知遇之恩的老领导,两人的关系要比平常上下级关系更为亲密。

所以1986年在刘伯承的治丧委员会中名单没有肖永银,邓公在悲痛万分的同时才会大发雷霆。

深得刘伯承赏识的悍将

1917年肖永银出生于湖北黄安肖家湾的一个农户家庭里,5岁丧母,13岁丧父,从小就体会到人世间的挫折与险恶,也自此养成了他独立自主的性格。

因为父亲参加革命牺牲,肖永银也爆发了革命思想,父亲去世那年他参加了红军,15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算得上是一名“老革命家”了。

红军长征时期,他奋勇向前杀敌,在敌人对我军的“六路围剿”中,不幸被子弹打中了肺叶,差点牺牲,但是这位血性的战士愣是靠着一股子坚强毅力挺过来了。

后来又在西路军被困中,作为李先念的警卫员,肖永银从枪林弹雨中冲出来,给党中央带去了许多有效的消息。

多次险象环生,让肖永银练就了铜墙铁壁一般的意志,也让他在军中的名气大躁。

肖永银的悍勇很快便在军中传开,抗日战争时期他被调到八路军一二九师随营学校学习,也是在这段时期内和刘伯承有了交集。

学习认真刻苦的肖永银很快就引起了刘伯承的注意,为了培养好这个好苗子,刘伯承特地将他从学员中提出来,让他从连长和营、团长,对他进行了多次锻炼考核。

在刘伯承的有意安排下,肖永银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立下了无数战功,在刘伯承的指挥下犹如一柄利剑,直插敌人心脏。

而且他不仅悍勇,在军法运营上也十分灵活,是他在日本人手中缴获了八路军第一门山炮,让刘伯承和邓小平都十分喜爱,他也是王近山得力干将,是“三剑客”之首,因此每当谈到这名战将,刘伯承总是赞不绝口。

肖永银在刘伯承的有意“调教”下,逐步成长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将领,也在共和国的成立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对肖永银来说,刘伯承是他一生都值得尊敬的领导老师,而从他后来的军旅生涯中,可以看出他将刘伯承的谆谆教诲在工作和学习中运用得淋漓尽致。

优秀的将领

而且他的优秀之处并没有止步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是他在大杨湖战役中担任主攻,消灭蒋王牌主力整编第3师,加速了整个战役胜利的脚步。

是他在挺进大别山,强渡汝河战役中作为前锋部队,为后来的中野杀出了一条血路,一定程度上挽救了二野,使六纵锤炼成为中野的一把铁拳——号称铁六纵!

他的优秀也被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抗美援朝时期,肖永银最初因为其他安排没有被派上战场。

这位久经战事的战将,特地跑到办公室询问自己的老师长,为何不让自己上战场,难道认为自己能力不行吗?

一席话说得刘伯承真是啼笑皆非,对着前来的肖永银就是一拍,亲切说道:“好小子,我就知道你闲不住,正在向上面打报告呢!”两人相视一笑,肖永银也顺利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当时的他是代理12军军长,在上甘岭战役中密切配合15军,顺利完成了任务,他虽然是无名英雄,但是也成就了第15空降军的威名!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他是刘伯承和邓小平最爱的战将,也是最值得信任的战友。

参加治丧委员会

1986年10月,刘伯承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95岁,刘伯承的去世对国家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对他的好搭档好友邓公来说更是如此。

强忍着悲痛,邓公便开始着手处理着刘伯承的身后事,很快关于刘伯承治丧委员会的名单出来了,邓公看着上面的名单发现肖永银没在上面,眉头不由得皱起,他对着秘书微怒道:“为何没有肖永银?他可是刘伯承最喜欢的战士!”

再说这一边,当肖永银得知刘伯承去世消息后更是悲痛万分,刘伯承对他来说不仅是领导如此简单,在常年的工作配合下,他与刘伯承早就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很快邓公的指令下达,刘伯承的夫人亲自给肖永银打来电话,这位年过七十的将军在刘伯承的遗体面前哭得像小孩一样,仿佛回到了当年第一次与刘伯承相见时的场景。

灵堂上的刘伯承面容安详,也许是知道了自己的爱将来送他最后一程的原因,此后肖永银仍旧在南京军区任职,为新中国军事事业建设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他对刘伯承的思念和崇敬之情,在往后的岁月中愈久弥坚,对于这位对他有知遇之恩的老领导,他一生崇敬!

小结:

没有见到老领导最后一面,想必肖永银的内心是十分悲痛,这样的结局也不可不说是让人十分惋惜的。

在笔者看来,刘伯承与肖永银的关系早已不是上下级那么“单纯”,他们是亲密无间的战友,更是亦师亦友的搭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刘伯承与肖永银的同志之情,仅仅是百万解放军之间深厚友谊的缩影,将后背交给对方,将生命托付给对方的高度信任,或许这就是解放军最终取得胜利的一大原因。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财融网 X3.2  © 2015-2020 财融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