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杭州涌金门,修城墙的工人发现一座寒酸的古墓,谁知一发掘,竟挖出一副刻有“武松之柩”四个大字的棺木,难道是武松的墓葬?工人们面面相觑,草草查看后,赶紧将棺木墓葬复原。 这具棺木比平常的棺木要大一点,保存还算完整。棺木头部上刻有“武松之柩”四个宋体字,每个字六寸见方,凸刻,贴金,看起来年代颇为久远。 众人面面相觑,这不会真的是武松的棺木吧? 这时,有胆大之人凑到棺木腐朽的缝隙中往里一看,顿时惊呼出声! 原来,里面真的有白骨,而这白骨的骨架,的确比普通的骨架要高大得多。工人们心中有了定论,知道这或许就是武松的墓,于是连忙将坟墓复原。 时间来到1924年,杜月笙来到西湖游玩,见武松墓破败,便联合黄金荣、张啸林一起出资,将武松墓迁到了西冷桥畔,并为武松立了墓碑,上书“宋义士武松之墓”。 有人会问,武松不是施耐庵虚构的人物吗?怎么会有墓葬呢? 其实,历史上,武松确有其人。 据《杭州府志》记载,北宋末年,在杭州涌金门外,时常会有一名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的武者卖艺,此人正是武松。有一次,早对武松有所耳闻的杭州知府高权路过此地,见武松武艺高超,便邀请武松入府,任命武松为杭州府都头。 武松不仅本领高强,且一身侠气,他多次为民除害,深得杭州百姓爱戴。不久后,武松因功被提为提辖,成为知府高权的心腹和得力干将。 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高权被人陷害罢了官,武松因此被牵连,被赶出了衙门。 对于自己的遭遇,武松浑不在乎,他反倒为高权被奸臣诬陷而痛心,可他一想到自己人微言轻,也只能摇头叹息。 高权被免官后,一个名叫蔡鋆的人成为新知府,此人是宰相蔡京的儿子,他仗着蔡京的权势,在杭州为非作歹,虐政殃民,百姓苦不堪言,私下里都称蔡鋆为“蔡虎”,意思是说他比老虎还凶恶。 蔡鋆的所作所为,武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思前想后,武松决定再次为民除害! 那天,武松身藏利刃,隐匿在蔡鋆的府前,过了一会儿,蔡鋆前呼后拥而来,武松一个箭步向前,一抹白光扎进了蔡鋆胸中,当即结果了蔡鋆的性命。 武松手刃蔡鋆后,马上被蜂拥而至的官兵围攻,结果力竭被擒,最终惨遭重刑死于狱中。 杭州百姓为了纪念武松,一起出钱为武松修墓,将其葬于涌金门外。一直到清朝末年,工人们修葺城墙,才发现了这座不起眼的武松墓,杭州人很尊敬武松,所以连忙复原武松墓。 武松之所以被人误以为是虚构的人物,是因为在宋末元初,有人以他为原型,以小说的形式,在《大宋宣和遗事》中,将武松列为宋江起义三十六部将之一,称其为“行者武松”。 元杂曲中,《折担儿武松打虎》、《窄袖儿武松》等杂剧也是以武松为原型创作的,这些作品进一步丰满了武松的形象,讲述了武松打虎、为兄长武大郎报仇的的精彩过程,武松一跃成为人人敬仰的好汉。 后来,施耐庵创作了传世名著《水浒传》,“武松打虎”顿时广为人知,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立时光彩起来,转眼成为威震四方的英雄。 当然,不管是小说还是历史,武松都是一位可敬的“打虎英雄”,小说中,他打的是景阳冈的虎;历史中,他打的是蔡鋆这只虎。 有别于历史,在小说中,武松得以善终,享年八十,施耐庵给了武松一个大圆满的结局,弥补了人们心中的遗憾。 2004年,应广大市民游客的要求,有关部门在西冷桥恢复了武松墓,武松墓从此成为西湖名人墓一大景观。值得一提的是,西湖武松之墓恢复后,向来游人如织,令人欣慰。不得不感叹,即便历经了千年,那些敢于为民请命的英雄,始终都会活在人民的心中! 南京刑事律师 https://www.dqlawyer.com/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