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投资 https://www.touzitop.com/ 酝酿良久的碳减排货币工具终于面世。11月8日晚间,央行宣布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央行将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提供碳减排贷款,贷款利率应与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大致持平。 业内人士认为,该工具的推出将进一步丰富央行结构性政策工具箱,为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带来更低的资金成本,不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并非变相降息,未来的政策效果还需取决于政策力度、项目情况以及贷款投放规模,短期对市场利率走势影响料不大。 “四大亮点”为绿色低碳“做加法” 碳减排支持工具在设计上有四大要点值得关注。 流程机制方面,央行通过“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对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相关企业发放的符合条件的碳减排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金融机构需向央行提供合格质押品。“先贷后借”的运作方式,在以往的支农支小再贷款中也有过广泛运用。 投放领域方面,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个碳减排领域。初期的碳减排重点领域范围突出“小而精”,重点支持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但促进碳减排的空间较大,给予一定的金融支持可以带来显著碳减排效应的行业。 适用范围方面,碳减排支持工具面向全国性金融机构,即国有大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并未向所有银行推行。 资金利率方面,贷款利率应与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大致持平,即1年期LPR为3.85%,5年期为4.65%;同时,金融机构向重点领域发放碳减排贷款后,可向央行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资金支持,利率为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碳减排支持工具是“做加法”,用增量资金支持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和建设,从而增加能源总体供给能力,金融机构应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提供融资支持,助力国家能源安全保供和绿色低碳转型。 低成本资金“精准滴灌”初期规模或有限 事实上,市场对碳减排支持工具已经有较为充分的预期。继央行行长易纲4月表示,央行计划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后,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等多个场合屡屡“预告”要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 从“价”层面来看,新创设的碳减排工具利率为1.75%,相较于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2.95%,支小再贷款利率2.25%,7天逆回购利率2.2%而言,在资金成本方面的确存在一定优势。 从商业银行获得货币成本的角度分析,若银行发放相关贷款的其它40%资金来源于MLF,银行碳减排贷款综合成本降为2.95%*0.4+1.75%*0.6=2.23%,有助于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从相关企业的融资成本角度分析,业内人士预计碳减排工具能够为相关企业贷款融资让利10-15BP,融资成本中枢有望出现系统性下移。 从“量”层面来看,碳减排支持工具并未直接设定额度上限。未来撬动的资金量大概率由市场供需双方决定。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此分析称,与再贷款有额度限制相比,碳减排支持工具没有额度上限,也是着眼于长期性安排,有利于发挥金融机构积极性,加大对绿色领域的支持力度。 而对于碳减排工具的初期规模,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要取决于后期碳减排重点领域的具体划定范围,以及实际的项目推进情况。预计短期内规模或不会迅速扩大,中长期则具备较大拓展空间。 今年三季度末,国内绿色贷款余额14.78万亿元,同比增长27.9%,其中新增绿色贷款2.83万亿元,占前三季度新增贷款总额的16.9%。 据广发证券倪军测算,考虑到目前“全国性银行”、“三大领域”,以及初期突出“小而精”等要求,央行通过这一渠道可释放资金约1.8万亿元。 华泰证券固收团队预计,明年年底碳减排支持工具规模将超过万亿,但四季度预计有限。目前商业银行对于相关增量项目的挖掘仍有难度,尤其是央行要求初期“小而精”,难以上量。 等于变相降息?No! 总的来说,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推出不能认为是一次“变相降息降准”。作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会对MLF、降准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有一定程度的替代作用。不过未来碳减排工具的效果将取决于政策力度、项目数量以及贷款投放规模,目前对市场利率走势及货币政策影响料不大。 光大证券张旭认为,碳减排支持工具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规模较小,影响有限;其利率并非政策利率,不能完全代表货币政策取向的变化,此外,该工具的本质是再贷款工具,将其利率与MLF利率对比欠妥,而再贷款中金融稳定再贷款的利率也是1.75%,因此不等同于变相降息。 海通证券宏观团队表示,碳减排支持工具属于结构化的货币政策工具,更多是定向去宽信用而非变相降息。基于目前货币政策框架下,还是要关注OMO利率和银行间资金利率,短期下调的可能性不大。随着此次碳减排支持工具推出,预计 OMO 、 MLF等投放基础货币量会减少,继续保持资金面稳定。 王青也表示,在后续宽信用过程中,碳减排支持工具尚无法完全替代降准等传统政策工具。年底前后降准能否落地,还取决于宏观经济金融走势以及央行货币政策取向,其落地的可能性不会因此项政策工具推出而完全排除。 而对于未来货币政策走向,招商证券研报称,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推出不意味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短期内该工具恐难以带来可观的增量资金。预计该政策工具在初期运行时,央行可能会通过额度控制来灵活调控政策支持力度,防止出现风险。 兴业证券王涵指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市场对于货币政策宽松进行托底的预期上升。央行推出碳排放支持这一结构性宽信用工具表明,货币政策“大开大合”的可能性较低,比起总量上的大幅宽信用,央行或更倾向于结构性的“精准滴灌”。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