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杀 今年我国的教育行业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双减政策落地,“双减”到底减的是什么?一方面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们的作业负担,另一方面是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 在双减政策之下,我国40多万的校外培训机构受到了打击,受影响很大,双减政策的实行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的影响更是深远的。 在逐步落实双减政策后,很多小型的补课机构甚至在一夜之间就“关门”了,而大型的教育培训机构则在研究转型,足以看出双减政策的力度有多大。但是大量补课机构的消失,却让学生家长十分担忧,怕孩子学习跟不上。 双减政策下,节假日、周六周日以及寒暑假,这些时间段是不允许进行九大类学科类科目补课的,于是很多补课机构选在了周一至周五进行补课,也就是“周中课”。 导致学生们放学后的时间变得更紧张了,“周中课”的方式明显与双减政策背道而驰,为此相关部门做出了进一步管理。 10月1日起取消“周中课”?部分地区要求清零 从今年10月1日起,将取消“周中课”,部分地区已具体要求学科类培新机构清零。针对周中补课的情况,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布了进一步的实施方案。 为了让学生们有个适应的过程,更好的去结束,从9月开始给予为期一个月的“消课期”。学科类培训机构只能用周一至周五的17:30-20:30这段时间,进行线上消课。 自10月1日起,北京经开区范围之内的所有校外培训机构,不得继续从事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培训,这一要求意味着周中课将消失。 针对学长家长关心的补课费问题,后续线管部门也会做好监管工作,各机构做好退费和转型的工作,切实维护学生家长的权益。 若取消了“周中课”,是否意味着补课班彻底凉了?若没有了补课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又该何去何从呢? 补课班彻底凉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该何去何从? 取消周中课,对校外补课机构而言,无疑是一记重创,仿佛失去了救命稻草一般,其实并非如此,校外补课机构还是有转机的,关键在于是否抓住时机,有魄力去转型。 大家知道的是,双减政策主要是针对学科类校外补课机构进行约束,而非学科类如艺术、体育并未受约束,这其实是很好的转型方向。 如果能够成功转型,不失为好的发展方向,毕竟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兴趣的培养和全面发展,所以非学科类的兴趣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由此可见,若能找准转型方向,补课班不仅不会凉凉,可能还会有更好的发展。然而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若无法继续补课,又该如何实现成绩的提升呢? 成长路上,学习并非为了中考、高考,而是提升自己、增长见识、开拓眼界,家长们要正确看待这一点,想帮助孩子提升成绩的初衷是好的,但也要讲究正确的方式方法,补课并不是提升成绩的唯一途径。 分析:成绩的提升,不能完全依附于补课 在以前,补课好似家长便饭,孩子学习跟不上,家长们便花着补课费给孩子补课,成绩虽然有所提升,却是暂时的,成效并不明显。 甚至有些学生补课之后,形成了惰性,导致在学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珍惜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完全依附于在校外补课,实际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学生成绩的提升,不能完全依附于补课的多少,尤其是双减政策实施之后,家长们应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 比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提高复习效率、把握碎片化时间等,都是良好的学习方式。 小马学长寄语 像北京已经陆续开始撤班,10月1日后取消周中课,相信陆续还会有地区实行。中小学生在5+2的延时服务之下,要做到紧跟老师的节奏,提高课堂效率。 充分规划并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化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律性,为中考、高考打好基础。 【今日话题】你是否支持10月1日起周中课被取消呢?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